top of page

陣頭的由來

        臺灣多數的居民是由大陸移民過來的。大約三百多年前,住在福建廣東及大陸沿海地區的人們,搭著帆船,冒著驚濤駭浪,艱辛的度過台灣海峽,到台灣來開墾。先民們首先要克服的是風浪即瘴癘的危險。上岸登陸定居之後,瘟疫和天然災害又接踵而來,不斷增加的人口雜處在一起,變亂因此時常發生,這些都逼得早期的移民們不得不借助宗教信仰甚至異道邪說來解決問題,產生力量。渡海來臺的先民,常常自故鄉攜帶神像或香火隨身保護,上岸安定之後,更將神像供奉在所住的民房或將香火掛在樹上膜拜,慢慢的,因神靈應驗或經濟較寬裕後,就改建為廟宇來敬奉,所攜神像成為廟宇的主神,並發展成為地方的守護神。而每逢神民生日,就會舉行祭典〈拜拜〉來感謝神恩。另外,為求居住環境平安,讓守護神能巡視地方,也舉辦神民繞境祈福災的『迎神賽會』。這時候,大家都會暫時放工作,準備豐富祭品,興高采烈的迎接盛大的慶典活動。對找期農業社會來說,這已是村莊里的大事,旅居在外的村人也都會感回來湊上一份樂鬧,並與家人團員。

        再『迎神賽會』中隨著神明出巡護駕的,就是民間的各種陣頭,如獅陣、龍陣、宋江陣、吊鼓陣、高敲陣、布馬陣、車鼓陣、牛梨陣、八家將、什家將、義閣五…….等等。這些陣頭,很多是由當地廟宇、村莊支持成立的,團員由當地人擔任,練習地點往往是當地廟宇,『陣頭』救濟著祭典賽會的舉行把練習的成果展現出來。所以,陣頭的衍生,往往是因無而寺廟,而藉祭典賽會表現出來。可以說,早期台灣的陣頭技藝,都是為了表演及迎神賽會而產生的。

陣頭的由來.jpg
bottom of page